驻村先锋
——文峪乡东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宋东明
“农村是一所大学、一个大舞台、一个大熔炉,从基层干起,才能够经风雨、长见识、成良才。”2015年7月,宋东明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来到文峪乡菠菜沟村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深调研,制定脱贫规划
驻村之初,宋东明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他一户一户地走访摸排村情,谁家几个人什么状况、贫困户都有什么产业、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等等,都成了他关心的头等大事。他一天到晚不是待在村里就是进到农户家里,不是访贫问苦就是下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吃住在一起。短短几天时间,宋东明就从一个县直单位干部,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人,皮肤晒黑了他不介意,为村里的事情着急上火他不介意,成天一身灰一身泥他更不介意,他想的是如何和村里的老党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贫困群众更好地沟通交流,把他们对村子发展的建设意见、思路诉求放在心上。
建组织,发挥模范作用
身为第一书记,宋东明牢记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好党建工作,带领一支强有力的高效统一队伍是他的工作重心。但是菠菜沟村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村委会破烂不堪,基础条件十分差。想要干好事情,没有阵地怎么行?宋东明积极向派出单位领导反映情况,争取支持资金3万元,又加上村里自筹的2万多元,对原有破烂不堪、漏雨严重的老村室进行修缮,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视机等设备设施,同时还把二楼改造成了村幸福院,让村里没人照看的五保老人居住。
村室建立起来了,村里的党建工作不能形同虚设。为充分发挥菠菜沟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宋东明严格用“五好”支部标准开展工作,积极培养党员对象,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他定期召开,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他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学”党建知识中强化脱贫攻坚思想,在“做”合格党员中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担当,把党的坚强领导渗透到党员生活的方方面面。
送政策,不断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宋东明始终坚持把精准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贫困户识别之初,他带领工作队与村组干部翻山越岭,遍访全村所有群众,了解详情,算清账目,严格按照识别程序,确定贫困户名单,同时大力宣讲政策,征求群众意见,确保让真正困难的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党的好政策,让群众对评选结果心服口服。
谋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驻村的几年,宋东明深知要让贫困百姓彻底脱贫,“输血远不如造血”,只有产业扶贫才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为此,他一直在思索发展良策。
菠菜沟植被茂盛、中药材资源丰富,连翘、五味子、苍术、淫羊藿、地榆等或野生或种植,随处可见,是天然的药材库。宋东明瞄准这一优势,不断学习引进经验,科学管理,提高药材产出率,增大抚育规模,让小植物充实群众的“钱袋子”。同时鼓励动员群众规模化养殖蜜蜂、改良黄牛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使村里的贫困户都达到了长远有产业、近期有收入的目标。
担使命,继续努力奋斗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正当菠菜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时,2017年11月15日,宋东明又被调整到文峪乡立水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突如其来的调整,宋东明毫不犹豫地背上自己简单的行囊离开菠菜沟来到立水庙,一如既往地开展工作。他牢记自己肩上的担子、责任与使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光阴如梭,宋东明已在脱贫攻坚路上行走5年有余,他走山路、蹚溪涧,将荆棘踩在脚下,在青山间踏出脱贫路。他说,最近经常做梦,梦见菠菜沟、东岭村群众在自己的带领下,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重整行装,继续努力,为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继续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