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2017年5月,三门峡市委党校教师张阳响应组织号召,到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徐家湾乡徐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第一天,小雨。被村干部冒雨接回来的张阳,在村委会办公楼二楼西边第一间办公室安了“新家”。两根电棒,一张折叠床,一个行李箱,一袋水果,一箱方便面——这就是张阳的全部“家当”。
“这是谁?”
“新来的第一书记!”
“年轻小娃能干啥?走过场的吧,我看干不了几天。”
……
群众的议论让人听着不舒服,张阳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省级贫困村干出名堂来。
不到十天,张阳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走遍了徐庄村6个小组,掌握了28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村子也有了详细了解。随着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渐渐对这个扎根村部的年轻娃改变了看法。特别是张阳开车带着出行不便的五保户、残疾群众到县城忙前跑后,办妥了残疾鉴定,群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一名群众来给张阳道歉了:“张书记,对不住了啊,你刚来那会儿我对你有看法,老支书也批评了我……”原来,有人不看好他这个年轻娃,在黑板上写了“第一书记上绣楼……”。“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生气。”张阳说,“欢迎大家对我进行监督。”
从看不上眼,到逐渐信任,再到融洽、期盼,张阳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就感,更有深深的幸福感。
徐庄村位于洛河沿岸,全村186户649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中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不足、土地匮乏,更糟糕的是几年前群众种植白芨,在疯狂炒作过后,最终无人问津。
2018年,根据卢氏县行政村区划调整方案,徐家湾乡徐庄村、干沟村合并,取名“幸福村”。在群众生活生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乡村文明建设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张阳决定在村里上一个项目。“咱们村不缺水,水质良好,何不搞水产养殖?规模不用太大,主要目的是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张阳提议。
说干就干,经过走访群众、召开党员大会,大家统一了思想,然后组成考察团,到河南省灵宝市、信阳市等地考察学习水产养殖。一方面,鼓励群众继续发展中药材种植,兼顾养猪、养牛、养鸡、养羊不放松;另一方面,通过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入,“幸福渔场”迅速开工。
2019年,投资50余万元的“幸福渔场”建成,首批投放了鲤鱼、草鱼、甲鱼幼苗,带动了1户贫困户就业,9户贫困户实现分红。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特别是三门峡市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新闻让大家动容。“咱们幸福村如今能过上好日子,靠的是党的惠民政策,更离不开这些英雄们的无私奉献。咱们渔场的第一网鱼应该先让英雄们品尝!”张阳的提议得到了村“两委”及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020年3月19日,抗疫归来的英雄集中在三门峡市委党校隔离、休养。2020年3月28日,“幸福渔场”首网200多斤大鲤鱼、草鱼被送进了党校食堂。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群众种植中药材见效慢,玉米、豆子、土鸡蛋等特产有富余但变不成现钱,政府和单位“消费扶贫”成效有限,怎么办?张阳同村“两委”一起琢磨,最终决定给土特产“穿衣戴帽”——加上精美的包装。
张阳在郑州直播销售扶贫产品。 照片由张阳本人提供
2019年10月19日,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商务厅、省扶贫办联合发起并成立了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设立18个展厅,用来现场展示推介、线上线下销售全省第一书记扶贫产品。2020年5月21日,精心准备了数月的张阳赶赴郑州,走进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直播间。
面对直播镜头,张阳卖力地向网友推荐群众的土鸡蛋、土蜂蜜、香菇、木耳。他在前方不遗余力介绍推销,后方群众举着手机奔走相告,“快看啊,张书记在直播,成网红啦”。
“三年扶贫路,从徐庄村到幸福村,我是幸福的!”张阳说。(三门峡日报记者 徐新格)
(原载于2020年7月21日《三门峡日报》A1版)
本期编辑:梁丽文
投稿邮箱: lsxzcbxxb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