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一辆从家里托运来的旧摩托车,跑遍了桐木沟的山山水水;一本内容详尽的“扶贫字典”,记录了刘春喜四年的驻村情怀。作为派驻到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的驻村队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春喜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给贫困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驻村干部 刘春喜:如果没有使命感来做 仅仅为了完成工作 我感觉着群众 对这个满意度不会很高 你只有真正的为老百姓着想 老百姓是会认可的。
一场雨后,桐木沟村的早晨清新宁静。村部里,刘春喜还穿着一件厚夹克,简陋的房间兼具工作、起居、会客功能,这是他在这里已住了四年的“家”。
翻开一张张写满数据、标注着不同颜色的表格,里面有刘春喜对桐木沟村161户539人贫困原因的分析,有他帮助过的困难学生助学金的明细,也有村里扶贫项目落实的进展情况,这份被当地群众称为“扶贫字典”的资料记录着刘春喜四年来对群众用情至深的扶贫情怀。
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驻村干部 刘春喜:脱贫字典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日常工作的一个简单的一个工作习惯 资料的整理一个习惯......各类情况汇总 利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 记录下来 便于自己尽快熟悉情况。
桐木沟村共有13个村民组,233户779人,其中贫困户161户。这里坡陡沟深、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刚到村里,刘春喜便和驻村队员一道,开始了详细的入户走访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走访,他发现,贫困户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并且时常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即使作了详细的记录,也不便于查阅和精准掌握。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摸索,从2015年底开始,刘春喜便逐渐总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记录方式,把涉及贫困户的所有类别信息及享受政策全部登记在表格上。“扶贫字典”把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人员组成、年龄结构、产业发展等内容直观清晰的记录下来,又用多种颜色进行标注,每一户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党支部书记 宁建春:家里几个孩子 几个老人 上小学的几个 上中学几个 上大学有几个 然后他(刘春喜)回来晚上坐到办公室 把每一户的情况抄写以后 自己制了一个笔记本 通过这个笔记本 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注贫困户 他发生贫困的原因 针对他贫困的原因去制定相对的帮扶措施。
“脱贫字典”让刘春喜对村里贫困户致贫原因了然于胸,但怎样能走进贫困群众心中,切切实实了解他们的困难,让刘春喜犯了难。桐木沟村村民居住分散,多个村民组不通车,也没有手机信号。驻村队员经常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赶到一户村民家中。为此,刘春喜专门将家里的摩托车从三门峡托运到了桐木沟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驻村干部 刘春喜:有这个摩托车之后 对我这个工作效率提高起到了极大作用 我在村里边对各家各户情况这么了解 也存在 也有这摩托车的功劳。
“脱贫字典”越来越厚,摩托车越跑越远,刘春喜和驻村队员们与贫困群众的话也越来越多,心也越来越近。
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村民 杜文行:不管早与晚有什么问题 (刘春喜)随时都可以到你家里 都可以了解一下 问一下 随时有事情都给你解决了...... 贫困户 农民现在也生产自足有收入了 群众生活各方面水准都提高了 生活标准都提高了 再一个群众的面貌 村里房子盖的 各方面 给我们这广场 弄得群众都非常满意。
(来源:V观三门峡)
本期编辑:张宇 许兰
投稿邮箱:lsxzcb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