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风采
太阳刚刚落山,龙首山庄大院里已有不少人在摆放高高低低的板凳、小椅、木墩。刚过七点半,就黑压压地坐了一大片人,接连不断的人群把三轮差、摩托车、私家车停靠在公路边正往场子里进,凉亭下、屋檐下、台阶上也站了不少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看露天电影的场面重现在这里。
8月19日晚上,“龙首杯戏曲大赛”总决赛继续在龙首山庄进行。本次大赛由龙首山庄主人卢云生、卢辉兄弟二人出资赞助并具体组织。
利用夏末初秋这段农闲时节,组织这场赛事,意在为乡民提供一道丰盛的消夏文化大餐,提振精神,助力扶贫攻坚,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为本乡本土戏曲爱好者创造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切磋提高和展示的机会。大赛自7月29日进行初赛,有46名选手报名参加,经评委打分有25位胜出,进入8月5日复赛,再经评委打分评定,最终有12名选手进入决赛。
八点钟决赛正式开始。原本只有800多口人的耿店村,一下子涌来了1500多人,临近村、临近乡的戏迷们都早早赶来了,大院盛不下,院外边都站满了人。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各显身手,演唱了传统曲剧、豫剧、越调等选段,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决赛评委由三门峡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梨园春三连冠擂主李俊玲,三门峡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邵桃云、余鸿谦,梨园春擂主、青年演员常姚姚担任,并现场点评。经过紧张激烈的竞争角逐,最后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四名、组织奖一名。曾小刘夺得大赛一等奖,曹爱霞、王俢海、席丽娟获得二等奖,陈金海、郭桂梅、刘彩萍、杨康获得三等奖,杨红静、张成军、靳海英、郭社秀获得优秀奖。山庄主人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奖牌和奖金。
决赛过程中,穿插有卢氏县曲剧团专业演员的经典唱段,主持人的客串表演以及朱阳关漂池村一群小学生的器乐演奏。最后,三门峡市戏剧家协会的李俊玲、邵桃云、余鸿谦、常姚姚的专业演唱将大赛推向了高潮,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类似这样的赛事活动连年来龙首山庄已举办过多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比赛邀请到了卢氏县曲剧团、三门峡戏曲家协会专业演员和名家的现场指导,音响和舞台设备得到了演出团体的友情支持,整个演唱效果直追专业水平,展示出了瓦窑沟乡民间戏曲爱好者的扎实功底,盛况空前,让乡民眼界一亮,滋滋称赞,就在家门口免费品尝到一场有滋有味的戏曲文化大餐。
瓦窑沟乡是戏曲文化之乡,具有爱唱戏、爱看戏、爱听戏的传统。韩庄村每年正月初九举办玉皇爷庙会唱大戏,四十年未曾中断。大坪村、金庄村、庙上村、观沟村年年过年都要排练几场戏,演上几天几夜,好像不演戏就不叫过年。观沟村、金庄村群众自发捐砖瓦捐物料修建简易戏台子唱戏;韩庄村和大坪村群众自动出木料、木板分别在玉皇庙和娘娘庙前搭建临时舞台唱戏为庙会助兴。各村连年排戏唱戏,历炼出不少优秀中青年演员,成为乡村戏曲文化的中坚分子。平时独自走路、在地里干活和在棚里侍弄香菇总要亮亮嗓子,哼上几句。歇息时看着手机跟着学唱,农闲时节也想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大的场面展示一些自己的风采。新时代农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悄悄发生了新变化,已不满足于甘当文化下乡的受众和看客,而是潜生出一种参与意识和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感到冷清寂寞的山里群众也想过过看戏瘾。电视看烦了,看手机视频不来劲儿,还是想走出来,享受广场人群聚集的熙攘场面和热热闹闹看大戏的乐趣。
龙首山庄主人卢云生、卢辉兄弟俩在复兴弘扬乡村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慷慨解囊,做出了不少义举,让乡村文化薪火相传,以文化先行带动乡村振兴,受到乡人交口称赞。山庄利用农事活动忙闲空挡,每个季节都要举办一两起形式不同的文化主题活动,籍此,耿店村碾子湾充满了人气,充满了生机。原先想搬迁出去的住户,也舍不得走了。山庄收集渐渐消失的农耕器具和民俗物品,办起了公益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设织布机、纺花车、石磨、石碾、碓臼、犁耙、铁匠炉等旧时物件,让人了解刀耕火种、舂米推碾、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耕读传家的农耕文化要义,留住乡村记忆;搜寻过去的各种图书、书刊、报刊、连环画、宣传画办起图书馆,留住书香;邀请省市县书画名家到山庄观光创作,留下大量书画作品,办起了书画展厅,让村民得以观赏高雅艺术殿堂;联系市县文联、作协,将山庄辟为创作基地,并举行当地业余作者培训活动,提高文学爱好者的读书兴趣与写作水平;举行采风活动,宣传展示瓦窑沟的新鲜新奇事儿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2010年拿出上万元钱购买铜器、锣鼓、狮子皮,制作灯笼、旗幡、花轿、旱船等一应道具,组建起耿店村龙首山庄传统社火队,正月十五挨家串户耍狮子,使山村充满节日气氛;还赴县城参加社火汇演,一举夺得大奖,让队员出了一回风头;自2013年起举办耿店村“春晚”,乡里乡亲就近看自家人出演“春晚”,全村人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2015年春,出资组织28名村民代表赴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参观古村落和最美乡村,回来后聘请专家编制出了耿店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意欲带领村里人走上旅游致富兴村之路。今年端午节组织村里妇女进行包槲苞大赛,看谁选料精,手段高,包得快,形状齐整,风味醇美。年轻妇女从中学到了传统节日美食的做法。渐行渐远的节日文化风俗回归生活之中。
龙首山庄业已成为村里人的公众文化活动场所,山庄主人也被乡人私下里冠上了“乡贤”的名号,乡村文化的复兴需要这样的乡贤。
(韩成章)